1
25-35歲成團購主力軍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電商頻道)研究中心調查發現,在團購網站所提供服務領域上,休閑娛樂、食品餐飲兩大類最受歡迎,占了團購主分類的半壁江山。此外,精品網購的份額占8.9%,主要以實物類產品為主,且化妝品占了主流。
另一方面,根據數字100研究公司發布的《2010年9月團購行業調查報告》顯示,9月份京滬穗深四地的團購交易活躍,總交易額超過1.1億,成交人數達181萬。
記者了解到,9月份10家主要團購網站的交易金額前三名都來源于電影票的團購。其中前兩單來自深圳,第一單是大眾點評網推出的原價233元、現價僅售42元的雙人超值觀影套餐,成交人數高達69900人,交易額為2935800元。
本報記者從多家本土團購網站了解到,目前網絡團購的主力軍是年齡25歲到35歲的年輕群體。在深圳大學內,記者調查發現基本所有學生都有過團購消費。法學專業大二學生張妍說,她和朋友們每個月最少團購四次,消費最多的就是電影票和打折餐飲。“到了周末,團購一下,既省錢又方便,我們都超愛的。”另一名經濟學專業學生李勇表示。
昨日記者在羅湖區幾棟寫字樓內采訪了解到,至少七成白領有過團購經歷。在一家服裝設計工作室內,設計師侯麗麗表示,工作室一共28人,差不多20人有過團購消費,“除了一些年齡稍大的同事,年輕人都喜歡團購,即使團購午飯也是大有人在。”在其他幾座寫字樓內得到類似答案。
“你有過團購消費嗎?”昨日,當記者在深南大道上隨機采訪時,20位受訪者有13位表示“有過”。他們年齡屆于20歲與40歲之間,包括8位男士和12位女士,其中兩位女士告訴記者她們已經成為團購的“粉絲”,“以前是天天淘寶,現在是天天團購,里面的價格太吸引人了。”
在團購網站“省錢才是硬道理”、“團購——您身邊的省錢專家”的號召之下,小到圖書、軟件、玩具、家電、數碼、手機、電腦等小商品,大到家居、建材、房產、汽車等大宗商品,都有消費者因網絡聚集成團購買。
2
低價和羊群效應使消費者熱衷團購
因為團購網站的遍地開花和數以百萬計的消費參與者,2010年也因此被稱為中國團購2.0的元年。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預計2010年由團購促成的交易將達到9.8億元。對于如此多的消費者匯集團購,分析人士認為是互聯網本身的特性和用戶的消費心理驅使團購經濟日益壯大。
長期關注互聯網發展的北京師范大學傳播學學者李俊博士認為,團購網站的興起和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和及時性滿足消費者快速消費的心理。比如新近上市一部熱門電影,消費者馬上就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到相關團購優惠信息,如果覺得滿意當場就可以進行消費,當晚就可以去影院觀看電影。
此外也有人指出,團購網站的成功在于以極低的折扣吸引買家。記者瀏覽眾多的團購網站發現,價格折扣是一大特點,也是印象最深的。幾乎所有的團購網站,推出的團購產品折扣都在3折甚至更低。參與團購的深圳太平洋等大型影院都是在原價基礎上打出低于三折的套票進行銷售,十分搶手。
華東師范大學社會學學者孫穎東則認為,除了消費低價等硬件因素外,團購網站也充分利用了人們從眾的消費心理,在這種心理暗示的指引下,會有更多人的參與到團購中。
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團購網站都會在網頁的醒目位置設計一個標識,在這個標識里及時地反映參與團購人數的變化,每分鐘甚至細化到每秒鐘都可以看到人數在飆升。孫穎東說,大部分人在網站買東西和在現實中買東西的消費心理是一樣的,就是看著那個店人多就會參與,這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
深圳大學張妍告訴記者,她選擇團購一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看這項團購有多少人參與,“跟著大部隊的決策才是最安全的,消費起來也非常踏實。”
“其實,不只我這樣,身邊的同學大部分都是這樣來團購,看好了一樣商品,我們有的時候會一起買下然后再一起消費。”張妍說。
正因為此,有些團購網站存在虛報參團人數的問題。
3
商家和網站的雙贏選擇
團購的興起被形容是商家和網站雙贏的互聯網運營模式。
跟絕大多數商家一樣,深圳雅圖數字影院加入到團購的行列就是看中了網絡快速的信息傳播能力。“團購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日常消費方式,通過在團購平臺的促銷能夠很好地提升品牌的知名度。”雅圖數字影院總經理柯先生說。
柯先生表示,在團購開展之后,影院的人流量比過去大幅增加了30%以上,效果十分明顯。
深圳拉手網CEO吳波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他說:“團購是我創業歷程當中發展最快的一次,它開創了服務業的電子商務平臺,盈利模式清晰。不僅僅讓用戶受益,同時還給服務業的商家提供了推廣渠道。”
“但團購網站與商家之間的分紅提成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每一單都需要雙方洽談才能達成一致。”深圳本地一家團購網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關鍵看商家與團購網哪一個更加強勢。產品越好賣,對團購網的依賴越低,團購網站的提成就越少甚至為零;而商家提供的產品銷量一般,需要借助團購網的平臺進行促銷,團購網的提成自然就會高些。一般而言,電影票的團購最為瘋狂,團購網站為了匯集更多的人氣,吸引更多的點擊率,團購網站的提成就很少。
深圳本土團購網UU團的高級顧問赫北松向記者透露,一些超低價格的電影票,團購網為了提升知名度打開局面,可能沒有任何分成。深圳雅圖數字影院總經理柯先生也承認,在團購網站上的促銷,影院本身的利潤就很低,每一單團購,網站獲取的提成只有1%。
不過,據記者了解,在餐飲的團購中,由于商家掌握自主定價權,團購網站的提成會占到5%到10%。至于美容類的團購,利潤的空間更大,團購網站的提成也越多,每一單大約有20%的提成。
4
惡性競爭引出團購十大亂象
隨著團購網站井噴式的發展,在團購最初的瘋狂之后,團購亂象開始隱現,其中不少團購網站因此而銷聲匿跡,消失于毫無邊際的互聯網之中。有統計資料顯示,目前用戶針對團購網站的投訴達到日均5起,超過80%的網民開始對團購網站產生質疑。
“當初團購網站上套餐中明明是雞排,到了店里消費端上來的卻成了雞骨架。”市民廖輝紅在香蜜湖一家餐廳團購消費時就曾經有過貨不對板的經歷。“每次提早兩天以上預訂,但總遭到商家的拒絕。”團購達人葉恒燕向記者抱怨道,10月中旬她再次致電商家,想預訂一周后的位置,卻被告知,預訂已經排到半個月后,最后她無奈地接受了半個月后的用餐時間,發現距離消費券的使用期限僅有兩天。
今年9月20日,一份第三方研究機構中國電子商務(電商頻道)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國首份團購網站調查《2010年中國網絡團購調查報告》。報告中列舉了團購網站的10大隱憂,分別是知名網站遭克隆,用戶被釣魚;商品與實際不符;哄抬團購量,造成熱搶假象;在線支付缺乏擔保機制;集中爆發的人流量超出商戶承受范圍;團購企業與商戶合作意向不統一,用戶消費被歧視;售后服務無保障;用戶非理性購物沖動易產生“團奴群體”現象;團購維權機制尚無;團購用戶黏度低,盈利前景迷茫。
李俊博士認為,這10大隱憂基本可概括現在團購網站面臨的困境。“惡性競爭,過度擴張讓這些網站往往失去慢慢積累發展的耐心,為了能夠一步到位、迅速回收成本打開局面,有些網站的做法可以用‘不顧一切’來形容,”李俊說,“這樣做最直接結果就是廣大消費者受到傷害,隨之消費者和網站之間只能做‘一錘子買賣’,而最終的結果就是網站無以為繼,倒閉關門。”
吳波說,目前中國的團購市場競爭很激烈,但很快將迎來大浪淘沙。這種快速淘汰的最主要原因是由團購網站自己決定的,有些團購網站欺騙消費者,是自己砸了牌子。
據最新的團購行業調查表明,9月份國內1215家團購網站已經有265家網站宣布倒閉,倒閉比例達21.8%,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建站門檻太低導致競爭激烈而無法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