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輝煌
米高梅曾經輝煌,獅王也曾經威風凜凜,但這一切,都已經很遙遠了。
86年前,世界電影史上的最大奇跡——米高梅電影公司宣告成立,總經理名字叫做梅耶。從此,米高梅開始了它的好萊塢帝王之路。梅耶以他絕世的才華,在短短的時間里,將米高梅推向了好萊塢的巔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米高梅把持著整個電影世界的走向和未來。“只要簽約米高梅,就一定能贏奧斯卡”,這并非是一句空話,實際上,在前20屆奧斯卡中產生了40位影帝和影后,其中11位是在米高梅推出的影片中獲得的。
這樣的殊榮絕無僅有。回顧前塵,無數被記載在電影史中的影片都和米高梅有關,《百老匯的旋律》、《大飯店》、《叛艦喋血記》、《歌舞大王奇格菲》、《綠野仙蹤》、《魂斷藍橋》、《費城故事》、《亂世佳人》、《化身博士》、《忠勇之家》、《煤氣燈下》……同樣,無數曾經光輝璀璨的名字也都出身于米高梅,克拉克·蓋博、斯賓塞·屈塞、加里·格蘭特、瓊·克勞馥、凱瑟琳·赫本、葛麗泰·嘉寶、伊麗莎白·泰勒……
從1924年成立到上個世紀40年代末,米高梅都是好萊塢最大、最有影響的集制片、發行、放映于一身的電影公司,它的獅吼標志甚至被稱為美國的象征。在這個時代,米高梅每年要生產40-50部影片,最快的時候甚至每個星期都會推出一部新電影。而米高梅旗下的那些影星也是票房的絕對保證。
跌落神壇
世界上從來沒有永恒的主角,米高梅的大明星們走馬燈一般地來來去去,而米高梅自己也逃不開同樣的命運,事實證明,騰飛得越快,跌落得也越早。
米高梅的輝煌持續了20多年,這已經算是很長時間了。隨之而來的,不是高處不勝寒,而是跌落的痛苦。1948年5月,美國最高法院根據反托拉斯法作出判決,判定大公司非法壟斷。這一判決要求制作公司只管制片,放棄發行和電影院業務的經營。米高梅迎來了第一次的致命一擊,它的主要財源被切斷了。從來福無雙至,二戰以后,電視機迅速普及,越來越多地進入了普通家庭,10年之間,電影觀眾少了一半,到1957年,米高梅第一次出現虧損,連續30年的盈利傳奇終于被打破。而且,打擊接踵而來,由于公司內部矛盾,米高梅崛起的最大功臣梅耶被迫出走,讓米高梅在承受了財務上的打擊之后,再次迎來聲譽上的困境。
為了改變這種困境,米高梅在1959年推出了耗資1500萬美元的大制作《賓虛》,這部片子獲得了11項奧斯卡獎項,也為米高梅迎來了短暫的喘息之機。然而,米高梅卻沒有真正抓住,在隨后的10年中,盡管有《西北偏北》、《青樓艷妓》、《洛麗塔》、《日瓦戈醫生》等等名作,但仍舊改變不了米高梅年年虧損的局面。獅王落寞,米高梅輝煌已然不再。
流浪的獅子
1967年,年年虧損的米高梅已經無力承擔重負,最終不得不轉賣。而米高梅也從此成為了一只流浪的獅子,在各個財團之間被賣來賣去,無家可歸。我們可以回顧一下米高梅的流浪歷程:1967年加拿大投資商埃德加·布隆夫曼買下米高梅,但兩年后就將米高梅轉賣給了拉斯維加斯的賭業大亨科克·柯克里安。1986年柯克里安將米高梅以14.5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CNN。后因CNN資金緊張,他又買回了部分資產。1990年柯克里安將米高梅公司的股份以13億美元賣給以吉安卡多·帕瑞蒂為首的意大利財團。1996年柯克里安以13億美元的代價再次獲得米高梅的控制權。2005年索尼(美國)公司出資48億美元收購米高梅。
長達38年的流浪歷程,早就讓米高梅疲憊不堪,雖然其中仍不時有佳作問世,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007》系列,然而,這個早在1962年就已經推出第一部,并且在隨后的時間里長盛不衰的經典系列仍舊挽救不了米高梅日漸衰落的命運。
米高梅的軟肋
在86年的歷史中,米高梅創造了無數奇跡和輝煌,比如拍攝了電影史上最出色的影片之一——《亂世佳人》,創造出經久不衰的銀幕經典——《007》系列,塑造了不朽的卡通形象——《貓和老鼠》,發起成立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并推出了學院獎——奧斯卡……
有人說,這其中隨便一項,都足以讓米高梅不朽。不過,很顯然,獅王沒有不朽,反而最終隕落了,因為它本身有不可克服的軟肋。
自從米高梅在反托拉斯判決中失去了發行和電影院經營的財源之后,就變成了單純的內容提供者,沒有了龐大的收入支持,這頭雄獅永遠都只能徘徊在資本大鱷之間,到處尋找資金支持,幾十年里,它的股權發生了無數次變更,而沒有自己資本支持的米高梅,終于變成了被資本指使的工具。
失去了自主權的米高梅,在創作上也同樣陷入困境。在經歷最初的輝煌之后,米高梅就陷入了吃老本的尷尬境地,至今為止,支撐米高梅的只有一部《007》,而這個品牌,已經48歲,早就過了盛年,步入晚景。幾十年來,米高梅幾乎沒有真正經典的新作問世,盡管它有4000部的片庫,這些老本卻不能讓它永遠吃下去。好萊塢從來不相信守成,無數的新公司對電影市場虎視眈眈,他們絕不會放棄咬上一口的機會,而一個缺乏創新的巨頭,并不能真正把持市場。
中國電影,進還是退?
米高梅的86年歷史,有光輝歲月,更多的卻是艱難掙扎,如今,困獸已經力竭,獅王終于隕落,只留下一副遺骸讓眾獸爭奪。事實上,就在記者聯系傳聞中的收購主角華誼、中影、保利博納,乃至百度等公司之前,中影集團海外推廣公司總經理周鐵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有中國公司有意購買新公司的部分股份,美國一家律師事務所目前正在張羅此事。至于是哪家中國公司,周鐵東表示這是人家的商業機密,他不是當事人不便也無權透露。
無論是哪家公司有意收購,有專家指出,中國公司收購米高梅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不用說米高梅目前高達40億美元的債務,就是好萊塢本身對于外國公司的排斥也會讓收購者舉步維艱。索尼的教訓就是前車之鑒,索尼曾經收購過好萊塢五大電影公司之中的哥倫比亞和米高梅兩家,哥倫比亞讓索尼賠了無數冤枉錢,米高梅也同樣局面慘淡,2005年索尼收購米高梅時負債20億美元,5年后負債翻了一番。
好萊塢電影也已經進入集團化的大傳媒時代,電影公司已經成為龐大的傳媒產業的一部分,它也必須依靠整個傳媒產業來獲得市場才能夠生存下去,米高梅的前車之鑒就是最好的教訓。而中國電影業目前在好萊塢市場中還是一片空白,毫無立足之地,貿然進入,除了為米高梅龐大的債務買單之外,難有任何作為。就如索尼,好萊塢已經用同樣的手段騙了索尼,倘若我們再前赴后繼地陷進去,豈不是太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