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要回來了?”
“谷歌中國的運營團隊和人員都沒離開,也談不上回來。”劉允卻是這樣認為。據他介紹,谷歌2010年的營收十分不錯。
谷歌中國,變還是沒變?
“谷歌在中國很好,雖然我們經歷了一番風雨。” 谷歌全球副總裁劉允說道。
1月18日下午,出現在北京釣魚臺大酒店的劉允笑容朗朗,還和時代周報記者開起了玩笑:“把我的第一次就交給了你。”的確,這是劉允來到谷歌三年后第一次正式接受平面紙媒的專訪。
劉允記得這么清楚,是因為他在谷歌一直很低調,在谷歌中國驚濤駭浪的2010年,尤其如此。
在與時代周報獨家對話的一個半小時內,劉允侃侃而談,首次披露了“谷歌搜索從.cn搬到.com.hk”之際所承擔的巨大壓力和內心體驗,也首次開口談到了去年發生在上海的代理商風波。
在劉允的帶領下,谷歌中國經歷了一番血與火的考驗。現在,在變與不變之間,谷歌中國正欲展翅。
“重回中國”?
今年1月初,谷歌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CFO)帕特里克·皮切特接受英國《泰晤士報》采訪時表示,谷歌對于中國市場十分重視。
時值谷歌搜索引擎離開中國內地市場一年,這一消息在隨后的傳播中,被刻意解讀為“谷歌正考慮重返中國內地”。 谷歌在中國的一舉一動都是焦點,這一消息立刻引發了網民的關注,隨便搜索一下微博,最近每天都有網友在問:“谷歌何時回來?”
對這樣的問題,劉允很坦然:“谷歌中國的運營團隊和人員都沒離開,也談不上回來。所謂離開,是指.cn的域名離開了。”談及去年沸沸揚揚的“谷歌離開中國”事件,劉允是這么概括的:“中國有中國的監管環境,而Google說‘搜索結果我們不希望過濾’,那么,最好的結果就是短期內把搜索放到google.com.hk上。”
劉允強調,目前谷歌在香港的網站上面專門為中國內地網民設計了展示的空間,是簡體中文頁面,“我們通過這種方式服務中國內地用戶。”
“谷歌CFO講話的原文我看了,谷歌并沒有改變立場,他說,如果一個事情發生了,如果在搜索引擎上搜不到,這是不正常的。”互聯網資深分析人士洪波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谷歌暫時還是無法回來。”
使用谷歌搜索的網民仍有很多,在過去的一年里,雖然使用谷歌搜索有時是一件費勁的事,但來自中國內地的流量仍很大。具體的流量數據,劉允說谷歌有統計,但不方便透露,他只強調:“我的感受是,還有這么多網民跟著我們,我內心很感激。”
劉允的2010
2010年,是劉允人生中最大的難關,雖然“一年堪比十年”,但他挺了過來。
2010年1月13日, Google高級副總裁、公司發展兼首席法律顧問David Drummond在Google官方博客提到“我們不得不關閉Google.cn,并有可能關閉我們設在中國的辦公部門”。
此話一出,立刻驚濤駭浪,谷歌中國成了風暴中心。劉允也是13日那天才知道這一變故,“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船在航行中,出狀況了,團隊幾百號人,這是第一需要考慮的。”劉允一方面要和總部時刻溝通,考慮最佳的下一步方案;另一方面,谷歌中國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他的壓力一下子就上來了,“我開始要為員工的未來而擔心,想結婚買房的員工還敢不敢買房了?因為這件事情和員工的個人生活、家庭都聯系了起來,甚至很多員工的家長都來問我,谷歌中國未來到底會如何?我的責任真是太大了。”
“這是考驗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時刻,”面對變故,劉允的態度很堅決,他自知決不能猶豫、搖擺,要穩定軍心,把大家團結在一起。“我從辦公室里搬出來,坐在格子間里,讓大家都能看到我。我很從容地繼續安排會議,溝通、安排事情。雖然沒有辦法能明確未來到底如何,但有大家看到有這樣一個領導人在,心里頓時安穩了很多。于是,整個團隊繼續做事。”
一位咨詢分析公司的老總則向時代周報證實,2010年1月18日,他接到了谷歌代理商的電話,吸引他的公司加入谷歌的搜索廣告推廣計劃。“說實話,我有點吃驚,我當時知道Google要離開的新聞。我詢問電話中的對方,未來谷歌在中國是否有變化,對方不說太多,只說‘一切正常啊’。”
但真實情況比外表看起來的還要脆弱。一位谷歌直銷部門的小伙子,按照慣例繼續上門服務客戶,但客戶打開門一看是谷歌公司的人,卻大吃一驚,也覺得很不可思議,“你們這時不是應該呆在辦公室里等著被安排嗎?”
這個小伙子回來后把客戶對谷歌中國的擔憂和疑慮都告訴了劉允,最后小聲說道:“John(劉允的英文名),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疑問。”劉允望著自己手下的員工,雖然他自己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盡管他已經知道一點未來的動向,但還不能說,他只是安撫員工。
不久之后,谷歌決定把谷歌搜索從.cn搬到.com.hk,其他業務不變。這時,劉允又面臨了溝通的挑戰。
“那段時間,除了與總部做各種各樣的溝通,下一步如何去做,還花了大量時間做內部溝通,谷歌中國有幾百人,銷售、運營、研發各部門,如何與他們講這個變化,讓他們能夠接受,能夠留下來,然后是對外,從代理商、大的廣告主到中小廣告主,他們應該怎樣準確地得到信息,一定要親力親為地去溝通。”應對變化,谷歌中國這時已經準備了足夠的文字材料,發過去就可以了,但劉允堅持要當面溝通。
“我直接飛過去,面對面地說一遍,雖然說的內容,對方早就已經知道了,但對方看到谷歌中國如此重視,就舒服多了。”劉允稱很多代理商的CEO被他的舉動感動,“這個節骨眼上,還能飛到當地去見他們。”
面對來自谷歌的誠懇,代理商團隊穩定了。
“業務的增長,就是這么一點點來的,不棄不舍做起來。”回顧這一年來的變化,劉允說自己的內心更多的是感激。
1月7日是劉允加盟谷歌三周年的日子,他記得非常清楚,加盟谷歌是劉允人生中的一個大的轉折。
此前六年,劉允一直擔任SK電訊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身材高大,穿著、言行一絲不茍的劉允,更像是一個傳統的電信人,對于他加盟谷歌,曾有行業內人士表示不解,認為劉允未必適應得了谷歌的文化。
與在SK電訊時相比,這次采訪時所見到的劉允已經有了很多“谷歌味道”,非常的開放、隨和,而在谷歌中國日常辦公時,劉允也經常有雙肩背包、牛仔褲、運動鞋的時刻。
一方面向谷歌文化靠近,另一面,當谷歌中國面臨如此大的變化之際,劉允身上那些傳統電信行業所賦予的沉穩、忍耐也在發揮作用,“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忍耐,最需要的是做實事。”
“我很敬佩留在谷歌中國的人,在這么艱難的環境下,仍在開展工作,招聘、市場計劃仍在推進,這是很困難的。谷歌在中國面臨的形勢,讓這些工作變得更困難。”洪波如此說道。
谷歌的2011:用實力說話
2010年,谷歌在中國的業績,無疑是谷歌實力的證明,也是劉允一年來的心血所系。“不用多講,結果做出來再說。”劉允的話在業績面前得到印證。
事實上,這也是谷歌CFO所提到的“對中國市場重視”的根本原因。用實力說話,用實力讓美國總部認可。在劉允的帶領下,盡管艱難,但谷歌中國做到了。
谷歌中國市場的表現已經大大超出了總部的預期,實力,不僅是谷歌中國的,也是中國市場的。
這一年里,針對谷歌中國的各種猜測和疑問,多到不可勝數,甚至有很多人認為谷歌中國還有人做事嗎?但這是在這樣的疑問中,谷歌中國不僅堅持,而且還取得了業績的增長。
谷歌2010年在中國取得了非常好的業績,收入每季度都會增長。“谷歌90%以上的收入來自廣告,有搜索廣告,有來自聯盟的廣告。過去四個季度里,國內、國際業務都有增長。其中,為中國企業做出口式的營銷,這部分業務增長很快。” 劉允說道。
2011年,谷歌中國已確定將出口業務、展示廣告、移動三部分業務作為重點。劉允談到,出口業務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自明,此外,谷歌中國還將重點推動展示廣告業務的增長,并進一步加強廣告的精準性。在移動方面,谷歌中國一方面將借助Android平臺推動移動互聯網市場進步。另外,劉允強調,谷歌中國今年的重點還將放在移動互聯網終端廣告平臺領域。
去年,華東七家代理商與谷歌中國發生的糾紛,目前已經回到理智和法律的軌道上,谷歌中國還將繼續與代理商更緊密的合作。
“谷歌對2010年在中國的發展非常滿意,2011年,谷歌會尋求更大的發展。” 劉允說道。
不可否認,谷歌是中國出口企業繞不開的,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基地,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一點不會改變。但關鍵問題是,在中國市場,搜索引擎移到了香港,直接導致其用戶數下降,用戶的體驗會變差,國內用戶的流失不可避免。”洪波說道,“這是谷歌中國不可避免的挑戰。”
事實上,全球化越來越高的時代,“谷歌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