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表示:“技術的進步一定伴隨著社會問題,這是社會發展的規律,自有網絡開始,網絡娛樂、網絡游戲就成為全世界共同的問題,而大學生剛成年,離開家長的控制和輔導,在自我控制上難免不足,沉迷網絡時有發生。這需要社會、學校和學生自己共同努力才能改善。”
●玩網游
上網娛樂是人性的一部分
大學生沉迷網絡的問題由來已久,早前,原點市場研究有限公司的一項調查指出,大約有76%的大學生沉迷于聊天室和利用各類聊天工具與網友聊天,35%的大學生沉迷于各種網絡游戲。而最近的這項調查顯示,50.2%的大學生上網的目的仍是在于娛樂、交友,僅26.2%的學生會利用網絡學習。
對此,張頤武表示:“從有互聯網開始,網絡娛樂和網絡游戲便占據網絡功能的很大一部分,而隨著電腦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進步,娛樂和游戲內容也越來越多。實際上,虛擬生活是實體生活的一種映照和體現,它也是人性的一部分,沒有網絡的時候,人們的娛樂同樣也占有生活時間的很大比例,比如玩牌、打麻將等,沉迷者也很多,只是不像上網,只盯著屏幕看,一下子就是四、五個小時,在不可控上更強一些。因此,除了極度沉迷其中的特殊案例,一般人上網時間稍微長一點,問題不算很大。沉迷網絡的學生,大多是壓力比較大,我們的學校、家庭一方面要加強心理上的輔導和勸說,一方面也不必太驚訝,一般來說,只要不是極度沉迷的,都不難扭轉,甚至學生本身受到一些挫折,自然也就轉過來了。”
●論根源
技術與社會的悖論
網絡帶來便利,但也帶來無法解決的問題,社會學家普遍認為,技術的進步和革命總是伴隨著社會倫理的悖論。
張頤武表示:“任何技術從來都是雙刃劍,技術的進步都會帶來難以想象的負面問題,網絡技術也是如此。從歷史看來,科技的進步是不可阻擋的,就互聯網來說,未來的發展只有進,不會退,其中產生的種種負面問題,也是歷史階段的必然產物,很難跨越過去,因此,我們必須面對它,而不是回避,更不能回到過去。解決技術帶來的社會問題,只能依靠技術的更進一步,當然技術的更進一步又會帶來新的問題,然而這就是社會,原始社會確實有很好的地方,但是誰愿意回去過那種生活呢?”
●尋解答
沉迷網絡與網絡本身無關
期待技術的更進一步,讓社會的自然更新來解決問題,似乎有些被動。因為網絡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工具的進步,對于大學生來說,如何調節和控制自我才是更重要的。
張頤武說:“如何平衡網絡生活,將會是未來互聯網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我們一方面看到,游戲和娛樂永遠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有網絡還是沒有網絡,另一方面,也要想辦法避免沉迷,學會適應和控制自己的網絡生活。一般來說,大學生剛剛成年,脫離了父母的控制,開始學習自主生活,學校的生活也不同于中學,更多需要自己安排,這個時候,很難合理地掌握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從長遠來看,互聯網必然是越來越發達,因此大學生在這個開始學習自主生活的階段,更應該注重培養自律、自我控制的能力。心理學家、社會學家也應該針對大學生做出更多輔導性工作。”
老師:切莫浪費青春
上網娛樂對于大學生來說如同家常便飯,不僅在業余生活中,學生在課堂上,用手機聊天已經不是新聞。一名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師表示:“經常有學生在課堂上低頭玩手機,上課時用手機上網聊天的并不鮮見。雖然老師們常常提醒,但效果并不好。但又不能沒收學生的手機,這樣恐怕只能起到反作用。”
老師頭疼,學校也缺乏有效的辦法,大部分學校沒有上課不準用手機上網的規定,只能靠勸說,勸說無效,往往也只能選擇視而不見。這名老師同時說道:“從整體看來,這并非是大學生獨有的問題,而是整個教育的問題。我們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要求學生追分數、求升學,學習壓力非常大,但是卻沒有教會學生如何生活,如何合理平衡地安排自己的時間。一旦到了大學,學校和家庭的壓力和控制放松,往往就會反彈,突然要自己控制自己,就會無所適從,很難拒絕網絡上無窮信息和娛樂的誘惑,而且還會反叛,可能覺得以前學習太苦了,上大學就應該放松一下自己。結果往往是一放松就很難收回來了。”
實際上,這種放松的結果往往是學生難以承受的,近年來,大學生因為沉迷網絡,而導致學習下降、考試不及格,乃至被退學的新聞比比皆是。當今社會,不僅僅是文憑的世界,大學生活也不僅僅是拿一個文憑,更重要的是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和生活能力,這樣未來才可能在社會中立足,一旦荒廢了大學時間,未來要面臨的困境是學生難以想象的。
學生:上網學習不容易
網絡的功能不僅僅是娛樂,然而,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做到上網學習并不容易。暫且不說是否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應用網絡,僅在網上學習所遇到的問題就足夠讓人傷腦筋。調查發現近六成學生表示關于上網學習弊端多:
首先,網上的資料太多、太雜亂,很少有系統的、規范的知識,往往上網查一個問題,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甚至截然相反的都有,這樣就很難在網上學習。
其次,網絡上的可信度不高,網絡信息很多,但是真正權威的、可靠的則不容易找到,還不如到圖書館查閱。
其三,深度不夠,大學學科往往比較專業,但是網絡上的資料往往是浮光掠影式的,專業的理論知識很少,想在網上學習這些專業知識很難。
其四,網絡知識太零散,往往需要查閱無數的網站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這就要花太多的時間,不如直接問老師,或者查書來得快。
網絡娛樂無限強化,但關于學習的功能卻遠遠落后,而在這個網絡時代,不接觸網絡顯然是不可能的,這也使得很多學生上網更偏向于娛樂,而不是學習。老師無奈,社會關注,但學生也有學生自己的矛盾。如張頤武所說:“這可能需要技術的更進一步才能改善”,同樣,也需要網絡技術、社會乃至學者們的共同努力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