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同一時間,春暖花開,首屆網絡問政研討會舉行。彈指一揮間,如今網絡問政不斷深入,推陳出新,網民熱情參與公共事務的決策,政府積極回應民間訴求。正如昨日的研討會上人民網原總裁何加正所說,網絡問政就是最好的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形式之一——— 不但有利于溝通政府與百姓,官員與群眾的關系,有利于緩和和化解社會矛盾;更在建言獻策上,給政府提供智力支持,激發群眾參與公共事業的熱情,贏得主人翁意識的復歸。
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王衍詩冷靜地注意到,政府對網上的信息既要認真對待,但也不能聽風是雨,既要別而聽之,又要合而聽之,政府如果無視網絡存在就會閉目塞聽,如果過分相信網絡民意就會偏聽偏信“盡信網不如無網。”
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也以“公仆信箱”為例,說明網絡問政旺盛的生命力———從被誤解“作秀”到被認同為“做事”的轉變。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管委會主任、南方日報社社長、奧一網董事長楊興鋒在致辭中說,一系列有效解決民生訴求的成功實踐證明:網事并不如煙,問政不是“浮云”。
如何變“作秀”為“做事”,如何讓網絡問政走得更遠?研討會上,不少人提出,“執網能力”就是“執政力”在互聯網的體現,要把網絡問政制度化。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副院長肖濱就建議,把“網絡問政”引入到我們干部考核升遷之中。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謝春濤也認為,如果在網絡評價中,網民的評分比較高,這個官員就是合格稱職的。 
河源公仆信箱手機版正式開通
動動你的拇指,就能和市委書記通信交流。昨日,河源公仆信箱手機版正式開通,手機短信信訪系統上線。河源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在開通儀式上現場辦公,花五分鐘回復了前兩封信件。
據了解,河源的網絡問政始終走在全省前列。2008年12月1日,該市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在網上開通“公仆信箱”,依托網絡聽民生、匯民智、辦民事,受到網民熱捧,有“上訪不如上網”之說。目前公仆信箱的子信箱已經擴容到1020個,延伸到全市所有縣直部門和鄉鎮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群眾足不出戶,輕松上網就可反映問題、咨詢求決、建言獻策。
陳建華介紹說,通過以上的網絡問政平臺,我們解決了一大批涉及城市管理、教育發展、交通管理、生態建設等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公仆信箱”共收到有效信件32216件,已經辦理回復31652件,占有效信件的98.2%。
據悉,信箱開通以來,該市上訪量均較大幅度地下降。
在上千個“公仆信箱”中,最熱門的要屬陳建華本人的“華哥信箱”,信件占了三分之一左右,約一萬多件。其中,一半以上的是陳建華親自敲字回復。 
昨日“公仆信箱”手機版和手機短信信訪系統上線,陳建華現場回復了前兩封信件。打開網頁,輸入密碼,這個過程不到五分鐘。
陳建華感慨,“公仆信箱”從部分領導的嘗試到集體的實踐,從網絡留言板到網絡問政平臺的飛躍,從被誤解“作秀”到被認同為“做事”的轉變,從網絡信訪到數字河源建設起步的逐步探索,展示了網絡問政旺盛的生命力。
>鏈接
“公仆信箱手機版”是在河源市公仆信箱網上信訪系統的基礎上,利用移動通信技術的優勢和特點,融合W A P、短信等通信方式,將有線互聯網站向無線終端延伸,從而實現信訪無線辦公。“公仆信箱手機版”的上線,將方便公眾通過手機等終端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和服務,實現與政府的互動交流。手機網址:http://wapgp.heyuan.gov.cn/。
南方民間智庫專家委員會成立
昨日,南方民間智庫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這個專家委員會為南方民間智庫的學術指導機構,決策智庫重大事項。
南方民間智庫自2009年11月1日成立以來,發展了20名智庫成員、凝聚了上千名活躍參與者,參與舉辦了如群眾論壇等各類活動,與網絡問政相輔相成,有力地推進了廣東各項建設。
為進一步規范智庫運作,在保持民間特色的同時提升南方民間智庫學術性專業性、可操作性,進一步貫徹落實2年前的2009年4月4日汪洋書記會見12位民間人士時提出的“讓民間智庫提升廣東的軟實力”這一重要指示,昨日南方民間智庫專家委員會正式成立,并舉行揭牌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