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先生也通過團購買到了自己稱心如意的剃須刀,“團購價格確實比較優惠,我還去商場看了實際產品,團購價格還是有優惠的。”
雖實惠但有“盲點”
網絡團購給市民帶來不少便捷和實惠,但存在“盲點”。市民王先生就遭遇了團購的尷尬。前天是王先生愛人的生日,早在幾天前他就在某團購網站看到團購玫瑰花的活動,價格也比市場上優惠,就決定參加這項活動。可是前天她愛人并沒有收到花,弄得王先生一頭霧水。一查才知道,這個團購網站舉行團購優惠的商戶已經倒閉,最終落了個“財花兩空”。
自由職業者楊小姐也曾遭遇團購陷阱。在某賣鞋網站的商戶上,有賣家正在做包郵團購活動,楊小姐在和賣家洽談的過程中,賣家就要求其點擊另外一個鏈接,而不是團購頁面。鏈接上顯示的商品價格和平常一樣,實際上賣家只是假借團購之名吸引顧客,價格上并沒有優惠。
消費需仔細甄選
網絡團購給生活帶來了便捷,但有關人士指出,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商務產品,消費者要理性消費。
泉州師范學院陳守仁工商信息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王老師介紹,消費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或者口碑比較好的網站。在支付操作過程中,要警惕銀行卡密碼被盜和一些網站的詐騙行為。尤其是遇到消費者自發組織的團購,需要先支付訂金時,要預防詐騙。對所購買的商品要有一定了解,不要盲目購買。有些團購商品和服務雖然有優惠,但是質量也會有所打折,消費者要懂得對比,進行性價比的判斷。詳細了解每個網站消費規則及條款,發生糾紛時才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