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團購普遍價格不高,我平均一個月團購2到3次,總共消費不到100元。”南開大學歷史學院研究生小劉在最近幾個月里,先后參加了電影、火鍋、西餐、咖啡、相聲、美容美發、SPA、KTV等多項團購活動。她覺得,團購電影票是最便宜最合適的。“大學生都比較喜歡看電影,團購票相比去電影院買票便宜很多,而網站上團購電影票的人數也經常是最多的。”
對于這一現象,南開大學商學院教授李桂華認為,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大學生的消費環境發生了變化,以價格優惠、方便快捷為特點的網絡團購,對同學們來說很有吸引力。團購過程中,商家能夠增加銷售量,擴大影響力,消費者也可以節省費用。
南開大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陳予老師認為,團購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實惠,更是心理上的安慰。“大學生‘團’旅游、‘團’餐劵乃至‘團’美容美發……‘80后’、‘90后’大學生們似乎要將團購進行到底。難道真的只是為了省錢?多湊幾個人大約也節省不了多少,但大家組團消費,總感覺心里踏實些。多數團購的人會有這樣一種心理,大家一起買的東西總不會看走眼吧,就算看走了眼,也是大家一起上當。在這個誘惑多多、眼花繚亂的年代,年輕的大學生或許能從林林總總的網絡團購中獲得一些安全感……”
網絡團購集中了網絡購物和傳統團購的優勢,既便宜又方便,只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平時高價的商品和服務,也迎合了大學生追求潮流的需求。
“團”生活別樣精彩
當前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團購項目,不只是一些物美價廉的商品,團購網上推出的美食、娛樂等活動,更為大學生組織同學聚餐、集體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
這學期開學后,南開大學研一新生小胡和宿舍同學的第一次聚餐就是“團”來的。“我們一起去吃‘團’來的燒烤,價格比平時便宜很多。而且我們四個人都開通了網銀,在團購網上我邀請他們三個首次消費,還獲得了30塊錢的返利。”
談起這次團購經歷,小胡感覺很知足。她表示,老家山西大同是二線城市,能團購的店面很少,來天津后發現這里的團購項目很豐富。“整體看還是很實惠的,我們宿舍有個女生每天打開電腦,第一個登陸的就是團購類網站。”
不少團購網站每天都主打一道特色套餐,標注的超低折扣讓平常舍不得花錢的大學生也能破例“奢侈”一回。一些店面推出的情侶套餐,讓大學生情侶花錢不多就能營造浪漫的氛圍。韓日料理、泰國風味美食以及琳瑯滿目的地方小吃,很能勾起同學們的食欲。來自湖北的醫學院男生小段,跟著同學一起出去吃了次“團”來的水煮魚,感慨這是他吃過最實惠、最爽的一次。“現在我團購的東西大多都是吃的,自助餐、火鍋這類團購在我的同學中最受歡迎。”
看電影、唱KTV、聽相聲、滑冰等多姿多彩的“團”活動,讓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有了更多選擇。據了解,參加團購的同學更青睞一些受大眾普遍認可的產品和項目,在熱衷團購的同學看來,“團”不僅可以節省很多時間,還能夠選到網民精心選擇的、人氣最旺的產品,同時網上團購也不需要任何手續費。
呼吁理性“團”消費
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對團購的滿意度中等偏上,不少同學認為網絡團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剛開始團購的時候還挺有熱情,每天都會上團購網看有沒有好玩的。但時間長了就覺得沒意思了。”南開大學商學院大四女生小李最鐘愛“團”電影票,對其他的東西她不太感興趣。“有些消費地點距離太遠,不值得大老遠去一次,有些東西感覺便宜,但不一定真的需要。”
在人人網上看到一篇介紹網絡團購的日志后,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賈瑞杰開始了“團”消費,他說:“我經常‘團’自己熟悉的、經常用的產品,比如電影票、飯店餐劵這類的。旅游、化妝這類產品我怕遇到假的。瑜伽、健身之類‘團’的大多是一兩次的體驗卷,我都很少選擇。”
網絡團購并不是十全十美,不少同學感覺某些團購網站推出的團購項目沒有分類,每天都得看一遍網站,等待到自己需要的產品并不容易。此外,團購網站僅通過發送短信或通過消費者自己打印團購卷的方式確認消費,讓同學們對網絡團購的安全性有些擔心。
李桂華建議,同學們在網絡團購時要理性消費,不要被表面的'便宜’沖昏頭腦,盡量選擇信譽好的團購網站消費。同時,要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盡量不去團購自己不熟悉和不需要的打折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