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京東與杭州空港經濟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入駐杭州空港,根據協議,雙方將共建(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而在半個月前,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帶隊前往法國與法國政商界會談,京東隨后宣布將上線法國館,以直采的形式將法國的商品帶到國內。除了京東之外,阿里巴巴和亞馬遜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便在海外拓展方面頻頻發力海淘業務。不過三個月過去了,以天貓國際為主的國內海淘電商熱潮似乎暫時減退了,商品選擇少、物流快遞慢、售后服務差等購物體驗不夠好,是消費者選擇用腳投票的主要原因。京華時報記者祝劍禾京華時報制圖覃超
■現狀
海淘電商未見火爆局面
2014年無疑是中國電商行業的大年,京東、阿里巴巴先后登陸美國資本市場,而從業務層面看,國內能夠放到網上買賣的商品幾乎都線上化了,似乎也迎來了一個瓶頸期。不過電商企業們還是找到了海淘這一尚存發展空間的領域,開始把海外的商品引入國內市場。
阿里巴巴在去年2月份推出了天貓國際,并且號稱迅速占據了國內海淘市場超過五成的份額。隨著阿里巴巴集團2014年9月份在紐交所上市,天貓國際開始充當阿里巴巴業務國際化的開路先鋒角色,2014年雙十一期間被阿里巴巴放置于跟天貓、淘寶同等的戰略位置。阿里巴巴方面透露,天貓國際已和包括上海、廣州、鄭州、杭州、寧波在內的5個跨境進口試點城市保稅區達成合作,共同探索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效進出口貿易模式。
不過2014年12月下旬,有海外媒體報道稱,“據評估表明,天貓國際上約70%的商鋪幾乎沒有成交量”“許多店鋪每個月只能出售少量產品,它們正準備撤離”。對此阿里巴巴方面于一周后首次公布了天貓國際的一些運營數據,試圖表明業績正在高速增長,天貓國際并不存在所謂的困境。不過這一舉動未堵住外界的指摘,有評論指出阿里巴巴并沒有公布確切的數據來直接回應媒體,有避重就輕的嫌疑。
除了天貓國際之外,亞馬遜中國和京東在海淘業務上也同樣“雷聲大雨點小”。亞馬遜中國在2014年8月份宣布12月底上線海外購板塊,后來為了搭雙十一的順風車提前上線,并且一口氣推出了三個海外購板塊,包括“漢化版”的亞馬遜美國以及海外商品直采專區等。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具有最好海淘業務優勢的亞馬遜中國并沒有帶火國內的海淘電商行業。
至于京東,雖然也推出了海外購板塊,但是被置于首頁一個很不起眼的角落,地位可見一斑。今年2月初劉強東帶隊前往法國與法國政商界會談,京東隨后宣布將上線法國館,以直采的形式將法國的商品帶到國內。京東方面相關人士也指出,對于海淘業務公司比較謹慎,想要做的是把國內對供應鏈完全掌控的模式復制到海外來做海淘。這就意味著京東可能要在海外采取跟國內一樣的自建倉儲物流的“重電商”模式,雖然這樣能夠保證正品和低價,但是也會拖累京東海淘業務拓展的步伐。也就是說,京東海淘業務不溫不火的局面還將持續。
■探因
可選擇商品較少
目前國內的海淘電